城市化:城市化步伐将加快,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北美、拉丁美洲和欧洲已经如此。从现在到 2050 年,亚洲和非洲将面临城市移民潮,仅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就可能增加 10 亿人口。如果得到有效利用,这些趋势将成为整体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但也需要大量投资来打造现代化、更智能、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
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全球化将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东亚充分证明的那样,谨慎地拥抱全球化可以加速生产力增长并促进与全球最佳实践的融合。但是,全球化也会造成痛苦的破坏,需要谨慎的国家政策以及真正开放和公平的全球贸易体系。
金融全球化:金融市场规模更大、更加全球化和一体化,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这将创造更多机会,并可能对金融体系运行良好的经济体产生积极影响。但即便是这些经济体,全球化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波动,需要谨慎管理。为了防止像 2007 年那样代价高昂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有必要对全球货币、金融和税收体系及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根本性改革。
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这一趋势将是持续(包容性)经济增长的自然结果。到 2050 年,全世界 84% 的人可能属 Twitter 数据 Twitter 数据 于上层阶级或中产阶级。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可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积极力量。但大量中产阶级的存在也会给政治领导人带来压力,迫使他们信守承诺、取得具体成果并承担责任。
对有限自然资源的竞争:根据本书的核心设想,到 2050 年,多达 84 个国家的人民的收入水平将与当今南欧相当或更高。根本问题是,如果由此产生的 40 亿或更多新的上层和中产阶级消费者选择复制西方消费者目前的生活方式,地球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他们是否会转向更节俭的生活方式,减少对地球的需求?
气候变化: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面临的最大的全球共同威胁。解决气候变化符合所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明智自身利益,需要全球合作。全球变暖虽然对所有人都有害,但对非洲和亚洲最贫穷的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害最大。
技术进步和突破: 为许多现有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诱人的解决方案前景,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全民医疗保健(包括老年人)、以及为最底层的十亿人提供服务。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历史性崛起: 全球经济实力正在发生重大转移,从西方转向东方,从北方转向南方。到 2050 年,在某些情况下,当今发展中国家可能占全球总产出的 70%。全球治理需要进行变革,以反映这一新格局。
原教旨主义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 暴力的非国家行为体对全球安全和法治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全球采取协调一致的合作行动,并全力以赴促进更高水平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
显然,这些大趋势对各个经济体或地区的影响会有所不同,而且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