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了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在协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设计工程解决产品体验和效率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ToB市场中,产品的用户体验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也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对于钉钉这样的航母级产品来说,由于客户需求复杂、业务模块不同、交付节奏过快,传统的瀑布式生产、设备、科研合作方式越来越难以实现。满足当前的要求。为了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高质量,同时保持产品交付的高效率,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提高产品、设计和研发团队之间的协同效应成为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设计工程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重要工具,为设计师和开发团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作为体验设计师,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人除了产品经理之外,大部分都是前端工程师。
设计师和前端的协作是否顺畅,直接影响研发的效 意大利手机号码数据 率和用户体验的质量。回顾迭代的常规交付,设计师和前端的协作通常会经历以下阶段: 设计师根据产品需求和设计规范,从用户角度设计界面。前端工程师从开发的角度解构设计,并使用熟悉的框架和组件来构建可用的产品。
最后,设计师通过“像素眼”确保产品设计的还原。问题往往出现在第三步。很多设计师抱怨:设计还原太难了!这一步几乎花费了设计师7%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的效果仍然无法%恢复。有的设计师会比较认真,当设计师决定“平躺”时,会让前端认为自己搞砸了,甚至减慢了业务迭代的节奏,这些细微的缺陷会在多轮迭代中积累;最终导致体验细节的彻底崩溃。
。有什么问题吗?首先,笔者认为设计师和存在根本的区别。设计师关注用户的心理模型,而工程师则考虑技术实现的逻辑。基于这种差异来追求%还原,相当于将一个表示层的统一强加在不同的底层逻辑之上,这有点像模仿别人。
其次,设计稿本身的信息量往往不足。设计师往往只能提供部分关键帧,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而实际的用户体验是连续的、多维的。例如: 多设备:应用界面要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翻转屏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