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並不在於權宜之計或技術解決方案——

A comprehensive repository of Taiwan's data and information.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449
Joined: Sun Dec 22, 2024 6:04 am

答案並不在於權宜之計或技術解決方案——

Post by Bappy11 »

例如引入強制投票、修改選票或推動「數位民主」——而是採取一種從根本上更深入、更豐富、更具創造性的民主參與方式。無論年輕或年老、貧富,人們只有在理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及其所能帶來的好處後,才會去投票。因此,為了提高選舉參與度,我們必須專注於從各個角度(保守的、傳統的、激進的等等)促進公眾對政治的理解,以表明個人對集體社會挑戰的反應很少會有效。正是這種更深層的理解,這種由伯納德·克里克爵士倡導的政治素養的概念,被定義為“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複合體”,公民可以使用它來應對我們所有人面臨的複雜社會和政治選擇。政治素養可以看作是一項基本的社會要求,它使人們具有政治意識、政治效率和政治參與度,同時也尊重意見或信念的差異。

在這方面,一次又一次的調查結果令人沮喪。大多數英國公眾似乎對政治體制知 中國新聞 之甚少。即使是相對基本的問題,例如“議員做什麼?”或“議會和行政部門有什麼區別?”往往會引起輕微的尷尬和徹底的困惑。

鑑於政治素養水平如此低,許多人選擇不投票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沒有意識到政治體制為他們帶來的真正好處(乾淨的水、社會保障、醫療保健、教育等),他們不再相信自己能夠成為真正社會變革的引擎。但他們可以。更糟的是,由於政客們將把注意力集中在投票的群體身上,他們選擇退出選舉可能會降低自己的代表性。年輕人經常被提醒,「未受教育」——更不用說不懂數學或文盲——就會面臨貧困和脆弱的風險,但從許多方面來說,政治上無知也會帶來完全相同的風險。此外,政治素養下降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個人層面。社會上有這麼多人疏遠政治,民主本身就被削弱了

此類論點絕非抽象的擔憂。 2015 年 5 月 7 日,大選將以個人選民登記而非先前的戶口選民登記制度為基礎舉行。研究表明,儘管這種轉變可能會提高選舉安全性,但也可能導致年輕人和窮人的選舉參與率大幅下降——是的,你猜對了。 這不是放棄個人登記的理由,而是讓我們退一步並​​承認,如果我們真的想治癒分裂的民主,那麼我們需要專注於透過不同的管道和程序促進公民參與。我們需要承擔一些風險,並做出一些改變,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個培養政治素養的長期計畫。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