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但许多人仍怀疑气候变化是否是人为的,甚至怀疑其真实性。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的立法者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当地规划机构无视最新的气候科学预测,预测几个沿海县的海平面上升,而能源部的气候办公室则禁止使用“气候变化”一词。
人们说无知是福,但我们为什么不想知道有用的信息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知识将我们的自私冲动与更大的社会利益对立起来,那么它就可能是危险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我们观察和判断自己的一扇窗户。在全面了解了我们行为的后果之后,我们可能不得不在喜欢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之间做出权衡。另一方面,无知为避免这种冲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举个例子,人们报告说“害怕成为一个坏人”是避免了解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艰难权衡的一个原因。
无知的用处不仅体现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而且体现在任何时候,当我们怀疑我们的自私冲动和更广泛的社会利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时。我们怀疑消费廉价肉类对环境和动物福利有弊端,但因为我们喜欢吃肉,不想付太多钱,所以我们视而不见。2008 年的金融危机部分是类似倾向的结果。电影《大空头》 (2016 年)展示了银行家和投资者如何为了从交易中获利而愉快地避免对可疑抵押贷款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而消费者则渴望签署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合同。
实验室里的故意无知
实验室证据进一步证明,经济激励可能导致“故意忽视”。Dana 、Weber 和 Kuang (2007) 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当我们充分了解行为的后果时,我们的行为方式与当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不太明确时的行为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我们愿意避免获得更多信息的机会。
一名参与者(下图中以蓝色显示)必须将钱分给另一名被动参与者(以红色显示)。在左侧情况下,选择很简单:选项 A 为两名参与者提供的钱比选项 B 多。在右侧情况下,选择更难:选项 B 更公平,但要求蓝色玩家牺牲一美元。如果简单地告诉受试者他们处于这种情况,大约四分之三的蓝色玩家会选择做出这种牺牲。
博客
图片:Jason Dana 和合著者 Zachary Grossman 与 Joël J. van der Weele 绘制的实验示意图。已获许可使用。
实验的关键在于另一种情况,们处于哪种情况。但是, Instagram 数据 蓝方玩家被告知她可以通过单击“显示游戏”按钮来找到答案。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因为在充分了解情况后,绝大多数参与者在两种情况下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事实并非如此:几乎一半的参与者仍然一无所知,然后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A),而红方参与者的后果可想而知是糟糕的。因此,实验表明,尽管有些人会使用他们获得的信息,但他们决定不主动获取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是免费的。
人们不仅信息不充分,而且还会选择以最佳方式管理自己形象的信息。
无知的自我形象价值
但是,如果无知是故意选择的借口,那么它怎么能成为有效的借口呢?故意无知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在最近的一篇出版物中,我们使用了基于所谓信号模型的分析,表明选择无知肯定不会发出关于你自己的特别好的信号。然而,无知者可以合理地坚持认为,如果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他们就会做正确的事情。事实上,正如实验所表明的那样,如果人们掌握了信息,有些人会在充分了解不良后果的情况下采取亲社会行为。
通常对信号的分析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然而,在这个实验中,没有外部观众在场观察蓝色玩家是否知情。相反,故意无知表明了人们对自己形象的重视,而借口则有助于减轻自己的良心。一种思考方式是,我们试图给未来的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并软化它对我们过去选择的判断。
测试无知的自我形象价值
为了测试自我形象维护是否是无知的根源,我们进行了一些后续实验。我们首先复制了原始结果,发现无知率约为 60%。然后,我们通过在“揭秘游戏”按钮上附加少量金钱奖励来测试人们是否确实认为无知有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