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利效应”:不想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东西

A comprehensive repository of Taiwan's data and information.
Post Reply
shammis606
Posts: 179
Joined: Tue Jan 07, 2025 4:45 am

“势利效应”:不想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东西

Post by shammis606 »

什么是势利效应?
与跟风效应相反,“别人消费得越多,我想要的就越少”的 西班牙消费者电子费者电子邮件列表表 现象被称为势利效应。与上述的跟风效应一起,都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提出的。顺便说一句,“势利”这个词有负面含义,例如“绅士势利”,所以使用时要小心。

“人们消费越多的东西,就越不想要它”,就是“别人没有的东西更有吸引力”,简单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学重视“稀缺性”。消费行为受到他人影响的现象,例如跟风效应和势利效应,被称为“消费外部性”,这两个都是著名的例子。
应用于营销
由于稀缺性受到追捧,势利效应可以通过添加诸如“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东西”之类的限制来应用于营销。有多种方法可以限制目标受众。
地区限定“仅限于〇〇居住者”
限时“仅限每月10日至15日销售”“仅限于〇〇期间购买”
数量有限“仅售10件”“首次限量”
这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个应用程序的例子吗?作为进一步缩小限制的一种方法,您可以为消费者添加个人条件。可以通过

“仅限____的人”、
“仅限____的会员”、
“每件商品均为手工原创设计”

等条件进一步缩小对象范围。

如果你的目标是势利效应,你就需要诉诸稀缺性,因此,如果你供应和销售的产品数量过多或发布大量公告,则存在人们不会觉得你与众不同的风险。如果是限时供应的季节性产品,在适用期限之外不会销售,所以在适用期限内大规模销售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限量销售10件产品并在其上播放电视广告很奇怪。上面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要选择一种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能牢牢促进差异化因素的方法(规模、周期、方法)。

另外,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势利效应可能对某些产品有效,而另一些产品则不然。它与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不太兼容,消费者不寻求稀缺性。另一方面,它也很适合搭配服装、配饰、旅行等。另外,即使是同样的食物,对于日常食品来说,稀缺性是相当避免的,但对于奢侈成分和具有许多奢华元素的酒精饮料来说,势利效应似乎就足够了。
概括
从众效应是指根据周围人的声誉做出购买决定的心理效应。
应用跟风效应的一个例子是吸引那些销量很大或得到很多人支持的人。
势利效应是指人们想要稀有的东西,比如很少使用的东西的效果。
通过限制地区或时期,或者为目标受众设置详细条件,可以预期势利效应。
虽然跟风效应和势利效应几乎是完全相反的想法,但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来吸引人,例如限量销售一种受很多人欢迎的产品。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