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能否真正实现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呼吁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采取非市场方法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
-
- Posts: 617
- Joined: Mon Dec 23, 2024 3:20 am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能否真正实现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呼吁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采取非市场方法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
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危机,上百万个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功能迅速下降,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牵头制定了应对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的国际法倡议。2024 年 10 月 21 日至 11 月 1 日,哥伦比亚卡利市将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届会议(COP 16)。COP 16 的召开正值评估和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变为现实的关键时刻。该框架包括许多雄心勃勃的目标,包括承诺将至少 30% 的全球陆地和海洋划为保护区(即“30 by 30”倡议)。
第 16 届缔约方会议围绕 3 个主要目标展开: (1) 将生物多样性计划转化为坚定的国家行动,(2) 动员和支持实施手段,(3) 加快获取和惠益分享方面的进展。在这些标题之下,加强对 GBF 行动的一个关键方法是通过在实施过程中促进自然的内在价值,正如《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 GBF 的两个目标(目标 19 和目标 14)所承认的那样。因此,GBF 正在加入日益壮大的 塞浦路斯 WhatsApp 号码 全球运动,该运动通过赋予“自然权利”来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在许多土著人民社区的领导下。这种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关注支持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许多关键目标以及对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 (IPLC) 传统生态知识和实践的尊重和保护。下一届生物多样性缔约方会议提供了一个机会来肯定和保护自然的内在价值,并挑战一再失败的主流市场化自然方法。
1.《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对自然的评价:从人类中心主义到自然的内在价值
尽管 1992 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序言中对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进行了简要的认可,但《生物多样性公约》采取的主导方法一直是以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包括人类福祉)为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但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这不仅反映在公约文本、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战略计划和缔约方会议的决定中,也反映在为实现保护目标而采取的软法方法中,而不是为可持续发展和获取和惠益分享的第二和第三个目标制定的硬法议定书。与更进步的方法相比,基于目标的机制继续被采用,但显然没有奏效,并且在实现GBF 行动目标方面进展缓慢。